在日前召開的“2017中國暖通空調產業發展年會”上,國家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項目三處的副處長鐘志峰先生帶來了《制冷劑替代國內外最新形式及發展預判》的主題演講。
鐘處長首先對《蒙特利爾議定書》做了簡單介紹。他指出,今年是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結30周年,環保部在9月份召開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實際上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到現在為止,全球已經淘汰了99%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使用,現在只剩下1%。這個議定書是得到了全球公認的在環境保護領域一個非常成功的議定書。從2016年臭氧層空洞已經出現了逐步恢復的跡象,預測在2065年,比較樂觀的看法是在2055年臭氧層就會恢復。
后30年,議定書可以在氣候變化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后30年的工作就是基加利修正案,2016年10月15日,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召開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第28次締約方大會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達成了歷史性的限控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s)修正案-基加利修正案。該協議是繼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環境文件。根據協議,HFCs納入蒙特利爾議定書下進行管控,預計將減少88%的HFC的排放,可防止本世紀末全球升溫0.5度。這個修正案的談判最早從2009年正式提出,整整談了七年,非常不容易。
根據會議達成的協議時間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分別分成了兩組。中國的基線年是2022年,給了我們一個增長的空間,從2024年開始,凍結2020年的平均值,2029年開始削減10%,這是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我們國家在2015年的目標是削減10%,但實際上比目標要削減得更快。這其中暖通空調行業的貢獻非常大,我們的制冷空調行業都在逐步在往410A上轉,并且轉的速度也比較快。到2020年會怎么樣,很難講。
因為淘汰R22而有了410A,但410A不是天下掉下來的,給我們的環境造成的是想象不到的嚴重污染。現在有了基加利修正案,我們需要往下走。對中國來講,每一次的替代,對行業都是傷筋動骨,都是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所以從國家層面來講,希望這個替代步驟越少越好,最好是一次到位,因此我們在房間空調器行業選擇了290。其他一些行業,比如說冷凍冷藏行業,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盡量也是往自然方向去走。
就家用空調領域而言,使用R290的條件已經具備了,但市場推廣情況不是很好。現在從生產、安全、安裝、運輸整個全產業鏈,相關的標準體系已經搭建起來。我們的圈畫得越來越大。第一階段是十二五,第二個階段是從2016年到2020年,就是十三五期間,現在投入的資金規模已經確定。二階段的工作比一階段的壓力更大一些,一階段是18條,二階段是25條,淘汰量比以前要大。
總體講,市場推廣這一塊希望在今年能夠有一些突破。現在產能有了,標準也有了,接下來就需要我們有自信。舉一個例子,印度有一個公司,從2015年開始做R290的空調,現在做到了30萬臺,產品在全印度是能效最高的,跟歐洲差不多,用了290,沒有聽說過有安全維修的問題。我們所有的環節,無論是生產能力、體系的搭建,一直到最終產業工人的素質,都比印度要高。為什么我們就推不起來,核心一點就是缺乏自信。一方面我們要自信,另外一方面大家要多關心環保的工作,總之希望我們的制冷劑產業可以在空調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