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潔供熱產業已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領域和重要抓手。
近日,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CHIC)發布的《中國清潔供熱產業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北方地區供熱總面積238億平方米(城鎮供熱面積167億平方米,農村供熱面積71億平方米)。其中,清潔供熱面積達到179億平方米,清潔供熱率已經超過75%。而我國涉及清潔供熱企業8300家,產業總產值9150億元,從業人員達121萬人。
此外,國務院在《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到,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熱泵、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
如今,清潔供熱已是大勢所趨,不少企業突破技術的限制,將技術與生產需求緊密結合,做到產業協同與迭代,真正賦能到終端百姓。
由單一服務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而“十四五”期間是碳達峰的攻堅期、窗口期,其中,能源是碳達峰的重要領域。
2021年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并明確指出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迫切需要,是完成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標、建設清潔低碳社會、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022年7月27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同期從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費增量的60%以上。全國超低排放煤電機組超過10億千瓦。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3.6%,替代散煤1.5億噸以上。
可以看出,面對既定的“雙碳”目標,清潔供熱已是大勢所趨。數據顯示,我國涉及清潔供熱企業8300家,產業總產值9150億元,從業人員達121萬人。在此背景下,不少能源單一領域的服務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則是一種順勢而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