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33%,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電解液作為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鋰電池行業的高速發展直接帶動其需求爆發式增長,鋰電池電解液生產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布局,2023年迎來集中釋放,產能擴張幾近3倍,出貨量增幅25%以上。天賜材料、新宙邦、多氟多等龍頭企業穩步推進“一體化”與“全球化”戰略布局,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 供給:2023年行業產能429萬噸,同比增長接近300%,2025年產能將預增至863萬噸
受下游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拉動,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加大投資,新建或擴建電解液生產線。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鋰電池電解液產能為144萬噸,同比增長217%。截至2023年底,行業產能已達到429萬噸,預計2025年將增至863萬噸。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解液出貨量為113.8萬噸,增幅在25%以上,市場開工率僅維持在3-4成。其中,天賜材料23年電解液銷量39.6萬噸,同比增長24%,位于行業第一;比亞迪出貨量同比增長86.3%,國內市場份額提升至16.7%;新宙邦電解液出貨量13萬噸+,同比增長20%以上。
? 需求:2021vs2023年動力型、儲能型、消費型鋰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05%、157%、150%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下游產業鏈包括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類電池;終端為各種電動汽車、各種儲能系統、消費類電子產品等。
從下游不同應用領域來看,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動力型、儲能型、消費型鋰電池產量分別為675GWh、185GWh、80GWh,市場占比分別為71.8%、19.7%和8.5%。按照生產每GWh鋰離子電池需要700-1400噸電解液估算,2022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生產所需電解液約為85萬噸,2023年約為106萬噸。
從終端需求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工業汽車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占率達31.6%;2024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2.6萬輛和38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7%和32.5%,市場占有率達到33.9%。
在新型儲能方面,國家能源局發布我國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31.39GW/66.87GWh,其中已投運的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達97.4%;當年新增裝機22.60GW/48.70GWh,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超過了38GW,平均儲能時長達到2.2小時。
? 價格:成本下降、供應增多、下游電池企業降本意愿遞增等多重因素導致價格高位回落
一方面,行業產能持續向龍頭靠攏,國內市場供需矛盾持續,上下游博弈情緒持續加劇,電解液價格應聲高位下跌;
另一方面,電解液行業屬于輕資產行業,具有行業壁壘較低、價格周期性強的特點,其競爭核心在于對上游原材料的控制能力。由于行業采取“以原材料價格為中樞”的報價機制,溶質的高成本占比是定價關鍵要素。六氟磷酸鋰作為電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其價格下滑極大影響電解液行業盈利水平,電解液企業盈利穩定性受到挑戰。
產業在線監測數據顯示,三元電池用電解液價格自2023年初的6.9萬元/噸降至年末3.0萬元/噸,降幅達57%;關鍵電解質六氟磷酸鋰價格從21.7萬元/噸降至7.5萬元/噸,降幅達65%。
注:六氟磷酸鋰價格對應圖中副坐標軸數值。
? 競爭格局:TOP5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2023年行業內總體出貨量超過5萬噸的企業包括天賜材料、比亞迪、新宙邦、瑞泰新材和昆侖新材,其中天賜材料作為行業龍頭,當年電解液銷量39.6萬噸,同比增長約24%,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6.4%。
就我國電解液前十企業的排名來看,2023年較2022年出現了較大變化。龍頭企業天賜材料的市場份額稍有下滑,比亞迪取代新宙邦進入行業前二,昆侖新材市場份額首次超過5%沖刺第一梯隊,中國電解液行業CR10超過90%。與此同時,各龍頭企業持續深化“一體化”及“國際化”戰略布局,持續開展產品及技術創新,掌握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相關材料的核心生產技術,有利于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綜合來看,目前中國電解液行業面臨著供大于求,產品價格普遍較低,企業利潤受到擠壓,但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和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可對電解液起到長效有力的需求支撐作用,電解液產銷規模也將保持較快增長。
在當前產能擴張速度高于下游需求增速的市場背景下,電解液市場價格已逼近中小企業成本線,部分中小企業陷入惡性循環,未來行業出清速度將有所提升。而頭部企業則有望憑借成本、技術等優勢,將保持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并在與下游頭部客戶深度合作中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
此外,隨著海外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鋰電池市場需求同步增長,中國電解液市場份額占據全球的85%以上,海外電解液產業鏈布局充分的企業將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