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和2026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分別為3.0%和3.1%。與2025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的參考預測相比,2025年的預測值高出了0.2個百分點,2026年的預測值高出了0.1個百分點。這反映了多重因素,包括:加征關稅預期下,進出口的前置效應強于預期;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低于其4月宣布的水平;美元走弱等因素推動金融環境改善;以及一些主要經濟體實施財政擴張。全球總體通脹率預計將于2025年降 至4.2%,于 2026年降至 3.6%,其路徑與 4月的預測相似。上述總體情況掩蓋了各國之間的顯著差異,其中,美國的通脹預計仍將高于目標水平,其他大型經濟體的通脹則較為低迷。
與2025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預測的一樣,未來前景的風險偏向下行。有效關稅稅率的反彈可能導致經濟增長走弱。不確定性上升可能開始對經濟活動造成更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也是因為加征額外關稅的最后期限將至,而各方并未在實質性的永久協議上取得進展。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并推高大宗商品價格。財政赤字的增加或避險情緒的上升可能會推高長期利率并造成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再加上人們對全球割裂的擔憂,上述情況可能會重新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從積極方面看,如果貿易談判能夠達成一個可預見的框架并降低關稅,則全球經濟增長可得以提振。政策需要平息緊張局勢,維護價格和金融穩定,恢復財政緩沖,實施急需的結構性改革,從而帶來信心并提高可預見性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