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間,欣中科技、上海貝嶺、華天科技三家半導體上市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其中上海貝嶺、華天科技利潤雙增,欣中科技凈利潤則出現下滑。此前一日,8家半導體行業上市企業發布年報,其中5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余3家同比下滑。
Wind數據顯示,按照中證指數行業類2021標準(下同),截至4月1日,118家半導體A股上市企業已通過年報、業績快報發布財務數據,占比接近75%。其中95家企業同時披露了營業收入、凈利潤的同比變動,52家企業凈利同比增長。
8家半導體企業同日發布財報,不同企業體感“溫差”不一
3月30日晚間,普冉股份發布了其2024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18.04億元,同比增長60.03%;實現凈利潤2.9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06億元,同比增長388.11%。
對于業績增長,普冉股份解釋稱,公司所處半導體設計行業景氣度回升,在消費電子等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下市場有所回暖,公司把握契機,持續豐富和優化產品品類和結構、不斷開拓市場領域和客戶群體,同時隨著公司近年持續高投入的研發項目逐步落地,公司快速把握新增領域增量市場機遇,提高新產品市場滲透率,全年營業收入創歷史新高。
據第三方研究機構IBS 2025年2月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約為6,220億美元,同比增長22.4%。行業整體回暖同時,也呈現出結構性分化趨勢,在AI及部分消費電子的帶動下,先進制程芯片需求持續強勁。
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度,普冉科技產品綜合毛利率達到33.55%,較上年同期上升了9.26個百分點。主要系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和加強供應鏈管理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當日發布2024年年報的企業中,還有峰岹科技、揚杰科技、東軟載波和炬芯科技分別實現業績雙增。其中炬芯科技業績增長得益于產品滲透率的穩步提升,其端側AI處理器芯片憑借低功耗、高算力的優勢,出貨量不斷攀升,銷售收入實現倍數增長。
但實際上,并非每家半導體企業都能夠在2024年度實現業績增長。
3月30日晚間披露財報的半導體行業上市企業中,振芯科技、有研硅及卓勝微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振芯科技和卓勝微下滑幅度較大,分別為44.91%和64.2%。
對于業績變動,振芯科技年報數據顯示,其北斗導航綜合應用業務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886萬元,遠低于集成電路業務和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服務合計減少規模;卓勝微高端化、負載模組產品銷售占比提升,導致其原材料及封測費比重增加,其中射頻分立器件業務人工及其他同比增長1156%,射頻模組原材料同比增長41.16%、封測費同比增長38.09%。
中芯國際營收、凈利暫列第一,半導體產業不同環節業績分化明顯
截至4月1日下午,年內披露2024年年報的半導體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0家,如果考慮到已通過業績快報披露業績數據的企業,年內披露業績數據的半導體行業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18家,占上市企業總數的74.21%。
在已披露業績數據的118家半導體企業中,中芯國際以營業收入577.96億元、凈利潤36.99億元位列第一,華天科技、華虹公司、華潤微、晶合集成則分別位于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4.62億元、143.88億元、101.19億元和92.4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前五的企業中,中芯國際、華虹公司和華潤微三家企業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情形,其中華虹公司的下滑幅度超過80%。
據悉,華虹半導體是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晶圓代工企業,也是行業內特色工藝平臺覆蓋最全面的晶圓代工企業。關于業績變化,其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2024 年,半導體市場整體需求仍處于緩慢復蘇階段并呈現結構性分化,受汽車、工業、新能源等領域的需求相對疲軟及國內相關產能釋放等因素的影響,公司部分工藝平臺的銷售價格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此外,在利潤變化的解釋中,華潤微也提到了“產品價格競爭較為激烈”。而中芯國際則解釋為,本年晶圓銷售增加、產品組合變動和折舊增加。
與此同時,華虹公司也在其致股東信中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位于無錫的第二條 12 英寸產線——華虹制造項目順利投產,其“8 英寸+12 英寸”戰略實現了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預計從2025年開始將帶動收入的穩步提升,為未來業績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注意到,盡管遭遇各種不確定因素。但華虹公司2024年的平均產能利用率也接近滿產,且整體業績表現逐季提升。2025年,華虹公司還將逐步釋放更多產能。中芯國際也在其年報中提到“產能利用率 85.6%”,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實際上,在價格競爭影響下,集成電路制造和封測環節上市企業盈利均出現大面積下滑情形。如在已發布2024年度業績數據的8家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中,僅晶合集成一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在6家披露營收、凈利潤變動的封測企業中,也僅有兩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而在48家披露營收、凈利潤同比變動的企業中,29家企業凈利潤同比正增長。
半導體行業并購重組提速,年內已有23家企業發布30起重組事件
3月31日,北方華創和芯源微同步發布公告。芯源微公告顯示,持股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沈陽中科天盛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天盛),通過公開征集轉讓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41%。
而在此20日前,雙方還曾同時發布公告,北方華創將受讓芯源微9.49%的股份,如兩次協議受讓均過戶完成,則北方華創對芯源微的持股比例將達到17.9%,成為芯源微第一大股東,北方華創計劃通過前述協議受讓和改組芯源微董事會,取得芯源微控制權。
北方華創認為,公司半導體裝備業務的主要產品包括刻蝕、薄膜沉積、爐管、清洗、快速退火和晶體生長等核心工藝裝備,與芯源微業務同屬集成電路裝備行業,但產品布局不同,具有互補性,有利于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
北方華創連續受讓芯源微股權,是本輪A股并購大潮中半導體行業首例“A控A”并購。而在這次并購背后,A股半導體行業并購重組大潮已經涌起。
Wind數據顯示,按照首次披露日標準,年內已有23家半導體上市企業發布30起并購事件(剔除雙方同時公告后為27起)。從并購目的來看,多數企業并購的初衷為橫向整合與戰略合作。
國開證券研報顯示,半導體屬于技術、資金壁壘極高的行業,強者恒強的特征尤為顯著,并購重組有助于加強市場、技術、資金等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促進產業鏈協同和優勢互補,從而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而且并購新政明確放開未盈利資產并購。
國開證券認為,行業周期復蘇態勢下,現金流和估值將迎來改善提升,從而提升并購重組的活躍度;加之當前A股IPO階段性放緩的背景,半導體行業并購重組將步入機遇期,催化板塊投資價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