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部分國家征收更高關稅。
具體差異化稅率包括:中方34%、越南46%、印度26%、歐盟20%、印度尼西亞32%、柬埔寨49%、日本24%、韓國25%、泰國36%、瑞士31%、英國10%等,相關措施將于2025年4月9日正式生效。
考慮差異化稅率是基于各國對美國商品的實際關稅水平和非關稅壁壘綜合計算,考慮了增值稅問題列入“非關稅壁壘”部分,所以要比我們僅基于實際關稅水平的計算結果要高很多,加征幅度也較大。同時,此次“對等關稅”中,豁免條款鋼鋁制品、汽車零部件、藥品、半導體、木材等商品不受對等關稅影響,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商品繼續豁免。特朗普此舉旨在通過差異化的“對等關稅”倒逼制造業回流美國,扭轉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解決產業空心化問題。但在特朗普關稅1.0時期證明,靠關稅并不能成功縮小貿易差距。而且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廣泛的全球貿易中斷、物價上漲與生活水平下降,美國或面臨真正的經濟衰退風險。